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综合类·公办
高校层次 专科(高职)
所属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新闻采编与制作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开设于2008年,是在原内蒙古广播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势专业,是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联合共建的重点专业。

我专业始终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专业特色。高职高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一个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与过硬的业务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一、 坚定职业化融合性实用技能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批诸如文化会展、演艺娱乐、数字院线、新媒体等运用媒介传播信息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业态。我专业在办学思路上确立了“大传播理念”,包括了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数码产品制作业、网络传播业等各类文化产业。学生就业目标由文化事业单位拓展至文化产业;专业领域从新闻传媒拓展至商业传媒、企业传媒、个人传媒;职业岗位从新闻采编拓展至产品制作、广告创意、公关策划;人才类型从知识型拓展至技能型、操作型、应用型;学科视野从传统媒介拓展至新媒介、融媒介、泛媒介、大媒介。简而言之,以职业化融合性实用技能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是我们的办学方向。

二、以学分制教学计划改革为契机,不断修订完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对理论教学课时进行了压缩,课程学习多数集中在前两年内完成,最后一年全程开展校内综合实训和单位顶岗实习。课程价值追求的是:不求过分的“精和深”,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兼顾多种能力的发展,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很快的胜任岗位工作为主要目标。

三、 以实践性教学为着力点,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践”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我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探索,采用了理论教授、案例分析、师生互动、摸拟仿真训练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和使用。

四、形成了一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我专业教学团队由10人组成,团队成员学历结构为:硕士4人,本科6人。年龄结构为50以上:4人;40-50:2人;30-40:5人;30岁以下:1人。职称结构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助教1人。团队中拥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9人。我专业教师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强,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态。2016年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验收成为院级教学团队。

五、2015年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达成协议,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和学院共同制定计划,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邀请呼和浩特市主流媒体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等走进校园开设侧重实践的知识讲座,不断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校共建为广大学生找到了很好的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场所。共建实践基地将为我院的学生提供一个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实践经验、锻炼新闻实战能力的平台,不仅可以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的新闻传播人才。

六、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拓展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内蒙古电视台、电台、内蒙古日报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未来的几年内将继续改革和完善职业化、融合性实用技能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专注核心能力培养,优化教学组织和实施,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共同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一批特色教材,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资源库;培养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军、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继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新时代的内蒙古地区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2671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