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作者:
朝代:
形式: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苏轼〔宋代〕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译文
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热。我们真像是千载相逢而别于旦夕之间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别的话语来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泪流满面的样子呀!
落花已追随回风而去,它本是无心逐风的,春莺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归路”,走出钱塘西途了;从此之后,也就看不见春莺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注释
木兰花令: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马中玉:名碱,山东茌平人。《苏轼诗集》卷三十三《次前韵答马忠玉》查注引《咸淳临安志》:“元祜五年八月,宣德郎马城自提点淮南西路刑狱,改两浙路提刑。”合注云:“绍圣三年知湖州,累知荆州,坐与黄庭坚善,置海州。”
仙骨:这里指马中玉。
无寒暑:不计年岁。《注坡词》云:“得仙道者,深冬不寒,盛夏不热。”
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泪。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塘西:指钱塘西。

查看全文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纳兰性德〔清代〕

河传·湖上
温庭筠〔唐代〕

忆江南·去岁迎春楼上月
冯延巳〔五代〕

念奴娇·游京口竹林寺
陈维崧〔清代〕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冯延巳〔五代〕

思帝乡·闺怨
商景兰〔清代〕

酹月江·一九八○年十月悼念余志宏同志
萧萐父〔近现代〕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清代〕

满江红·屈指兴亡
张煌言〔明代〕

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
陈维崧〔清代〕

彩牛养生 万年历查询 天气预报十五天 成语 近义词 反义词 文言文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