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人气值:22127755

普通本科
财经类
公办
211工程
开设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206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所属学科门类为管理学,所属专业门类为工商管理,所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系属管理学门类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系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省级品牌培育专业、校级综合改革专业和品牌专业,系湖北省内规模最大、特色最鲜明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系湖北省唯一一所在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和南湖片区十所高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辅修双学位的专业。

本专业目前共有13名教师,其中学校特聘文澜学者1名、教授1名、副教授8名,讲师3名,12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教师于2009年和2013年二次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人次获校级本科教学奖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人次获校级实验教学一等奖,1人次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系校级实验教学优秀团队。本专业全体教师团队意识和专业意识很强,对学生非常热情和关心,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高度好评,科研水平属于国内先进行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在《管理世界》、《心理学报》、《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行政管理》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本专业目前拥有自编《人力资源实验教程》、《组织行为学》、《人员素质测评》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等5本教材,《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校级精品课程。

二、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我校“创一流、办特色”的办学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是“明确目标、突出特色、稳步发展、争创一流”,即明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我校经、管、法学科的特色优势,通过师生共同扎实努力地工作,使我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目前湖北省高校竞相开办该专业出现的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确保与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力争进入国内一流的学科专业领域。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我校“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的互相融通方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形成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能力。

实现这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控制招生规模,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结合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完善教学设施;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实施力度。

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原则,力求实现“掌握就业竞争核心能力”的目标。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以便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要使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优秀学生通过考研,走上科学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道路,成为未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本专业学生曾获“中公杯”全国公务员精英挑战赛(高校赛区)冠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CCTV全国电视英语演讲大赛全国三等奖或中南大赛区二等奖、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全国二等奖、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一等奖、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三等奖等大奖。近四年来,本专业先后有44人次在校级“博文杯”、“挑战杯”、“明理杯”、“希贤杯”和“大创”等项目获得立项;有近65人次在《经济管理》、《统计与决策》、《经济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有近10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近50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有近30人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专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技能的优秀毕业生。他们能够在中外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非盈利组织从事人员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近二年平均就业率为95.2%,在工商学院各个本科专业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