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教育 > 文学 >

军训感想800字大学生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2024-02-02 11:28:12 天奇生活 【 字体:

  军训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关于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1

  我总是想,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的,我们有最认真、最负责的教官,那我一定要做最认真、最努力的学生。

  八天的军训转眼即逝,但留给我的是永生的回忆,让我拥有的是受益终生的体验,就像一杯没加糖的咖啡,在与舌尖接触的刹那整个神经未梢都是苦的,但只要你把它喝下去,它留下的是满口芳香,这是任何一种加糖的咖啡都无法比拟的。

  军训的第一天!累!军训第二天,很累!军训的第三天,特别累也特别疼。终于体会到军训并不是块好啃的骨头。第四天,大腿已明显没有前几天那么酸胀,最难的开始已经过了,接下来的日子,我突然爱上了军训。

  我原先认为自己不行的,它却考验了我并告诉我要坚持到底,胜利终将属于有信念的人。军姿展现的是军人的风采,也展现出义愤从容之美,坚定之心,硬骨傲苍穹,笑傲风霜雪,你会觉得有股浩然正气贯长虹。

  如果青春是精品,那么军姿就是美丽。每天的军姿站立,我已觉得时间已不再是时间,纵然两腿发酸却换得一身挺直每次的坚持到底都会让我有超越自己的感受。有过斜风细雨的洗淋却没有潮湿我火红的心有过炎炎夏日的直射,却没有像晒黑皮肤一样,晒着我的执著,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我不会体会到片刻的休息都会成为一种施舍,与平时休闲时间相比,那叫做真正的“侈”。

  我们是以一个班为单位的,我们班一共是35人,每当同一个动作被教官无穷地反复,每当看到身边的他们挥汗如十,我的神经总会莫名地紧张,也许军训真是个训练人的极好的途径。动作被反复,是因为全排做得不够整齐,不够力度,不够要求。

  而大强度的训练可以极好地搞定这些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它让每个人明白自己并不独立,一个动作都牵连到整个团队的动态。因而,它在无形中让人紧张,让人集中精力,让人尽力尽善尽美地去做好,充分地培养了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白天疲劳的训练让我特别珍惜晚上在教室的聚会,教官教我们唱军歌:《听党指挥歌》、《严守纪律歌》……我们排的教官挺严的,许多人心里明白他用心良苦,但仍咕他,而关于他,我却没太多看法,只是见惯了他的严肃面孔,忽地见他边打节拍边哼歌的表情,我刹那间想到,原来教官的轮廓也可以如此柔和,其实他挺好的,真的!

  八天很快结束了,教官离开了,我流泪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到这群可爱的人。谢谢他们给了我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放弃了家的温暖,亲人的怀抱。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业绩,他们是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在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我已经没有理由抱怨生活的枯燥与乏味。每天要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别人,有益于自己。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肩负着比我重十万倍的责任。因为有种生活比我艰苦十万倍。我也应该以军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军训的最后检阅。这八天的军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学习了许多东西,不仅仅是军姿和军式训练,更重要的是意志的锻炼和精神的洗礼。

  八天前,我们还是新兵蛋子,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军训过程中,我们体验了军人的艰辛和付出,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教官们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军姿,一遍遍地重复口号,一排排地训练跑步。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通过军训,我们学会了如何坚持和克服困难。在烈日下,我们笔直地站立,昂首挺胸,展现出军人的英姿。汗水从额头滑落,但我们始终没有动摇。这种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力量。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在军训过程中,我们相互支持、鼓励和帮助。无论是学习军姿还是练习跑步,我们都是一个整体。这种团结的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军训虽然结束了,但这八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和经验。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团结。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品质和能力。

  最后,我们要感谢教官们的辛勤付出和教导。是他们让我们体验了军人的生活和精神,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的生活。虽然军训结束了,但我们会将学到的品质和能力带入日常生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3

  踏入大学校门不久,我们便迎来了为期十五天的军训生活。对于我们这群即将踏入军营的大学生来说,这次军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并且会对我们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军训即将落下帷幕,回首这段日子,虽然有苦有乐,有泪有笑,但掌声盖过了所有的伤痛,只留下了团结和欢乐的记忆。

  从军训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现在我是一个兵了。我暗自发誓,无论再苦再累,我也要坚强地做一个好兵,做一个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士兵。队列训练是每个军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看似简单的军姿动作,要做到标准且长时间保持却并不容易。在酷热的太阳下,我曾多次感到身体快要支撑不住,但每次想到自己未来的军官身份,就咬紧牙关挺了过去。

  这次军训让我体验到了军人的艰辛和付出,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的生活。经过这次磨练,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和互助的重要性。军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会将学到的品质和能力带入日常生活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语:军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资讯
芒种节气诗词

芒种节气诗词

芒种节气诗词
1、《芒种》:长卿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2、《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3、《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赞美芒种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1、《芒种》:长卿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2、《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3、《时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270度是什么角

270度是什么角

270度是什么角
270度是优角。大于180度角而小于360度角的角叫优角。因此,270度的角是优角,优角也称凹角。与优角对应的是劣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统称劣角。角在几何学中,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25是合数。质数是指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合数则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即不是质数的正整数。为了判断25是否为质数或合数,需要检查25是否有除了1和25以外的因数。25的因数有1、5、25,因为25除了1和25本身外,还有5作为因数,所以25不是质数。
28的因数有

28的因数有

28的因数有
28的因数有1、2、4、7、14、28。用短除法求28的质因数可知:28=1×28;28=2×14;28=4×7,由质因数相乘组合可得出32的因数为1、2、4、7、14、28。因数是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称b是a的因数。
32的因数

32的因数

32的因数
32的因数是1、2、4、8、16、32。用短除法求32的质因数可知:32=1×32;32=2×16;32=4×8,由质因数相乘组合可得出32的因数为1、2、8、16、32。因数是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称b是a的因数。
33的因数

33的因数

33的因数
33的因数为1、3、11、33。用短除法求33的质因数可知:33=11×3×1,由质因数相乘组合可得出33的因数为1、3、11、33。因数是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称b是a的因数。
35节等于多少公里每小时

35节等于多少公里每小时

35节等于多少公里每小时
35节航速是64.82公里。1节等于每小时1海里,1海里等于1.852千米(公里),也就是1节航速等于就是1.852千米每小时,35节航速的公里数等于35节乘以1.852千米,也就是64.82公里。舰船在单位时间内所航行的里程,以海里/小时计算,简称节,这是舰艇最重要的战术技术性能之一。
360的因数有多少个

360的因数有多少个

360的因数有多少个
360的因数有24个,分别是1、2、3、4、5、6、8、9、10、12、15、18、20、24、30、36、40、45、60、72、90、120、180、360。用短除法求360的质因数可知:360=2×2×2×3×3×5×1,由质因数相乘组合可得出360的因数。因数是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称b是a的因数。
37的因数

37的因数

37的因数
37的因数有1、37。用短除法求37的质因数可知:37=37×1,由质因数相乘组合可得:1、37。因数是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称b是a的因数。在小学数学里,两个正整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或称为约数。
友情链接